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资料图】
当归是一种常见的滋补药材,主要产区分布在甘肃省岷县,其产量约占全国的70%。中药材天地网显示,在产地岷县,不同规格的当归近期价格为155元~185元/公斤,年涨幅超过300%。
价格飞涨并未影响到需求的持续旺盛。据多家媒体报道,今年以来,当归走货很快。去年需要3~4天才能出掉一吨货,现在大概2个小时就能将手里的4吨当归全部卖完。
疯狂的当归只是今年中药材涨价凶猛的一个缩影。
6月本是中药材的“淡季”,但今年却一反常态,多个药材品种价格大幅上涨。其中,鹿角霜、僵蚕、合欢花、当归等多个品种的价格在短短的一个月内上涨超过50%。
据江苏省医药行业协会中药饮片专委会近期的报告,有超过200个常规品种年涨幅超50%,100个常规品种年涨幅超100%,25个常用大宗药材年涨幅超200%,鸡骨草等个别品种年涨幅甚至达到400%~900%。
从事药材批发多年的钟立(化名)告诉时代财经,中药材价格波动是常态,但今年的涨价潮颇为反常。“每年都会有一部分药材涨价,但是像今年这样几百个品种齐齐涨价的情况几乎没有过。”
康美中药网发布的价格总指数显示,6月29日该指数达到了2135.02,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22.87%。6月28日,中药材天地网发布的综合200指数录得3567.75,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35.7%。
6月,江苏省医药行业协会、广东省医药协会、亳州市中药饮片产业促进会等多个行业协会先后发布公告,对中药材价格异常增长作出警示,呼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管控药材价格,但显然行业协会的奔走呼吁丝毫没有遏制中药材疯狂涨价的势头。
史无前例的涨价潮,会是中药行业空前繁荣的序幕吗?
供需失衡是涨价主因
我国的中药材以散户种植为主,长期存在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种植生产体系非常脆弱,受天气、土地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极大。这也是中药材生产供给、价格波动大的主要原因。
甘肃陇萃源中药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志强对时代财经介绍到,当归、党参等根茎类作物多生长在山地,需要精耕细作式的种植,无法形成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的作业。去年的霜冻和干旱造成了当归、党参大面积抽薹、死亡,药材大量减产,当归的产量大约减少了50%。
当归是一种低温长日照作物,喜冷凉,多生长于高寒湿冷的山区。但国家气候中心预测,未来3个月,赤道中东太平洋将维持厄尔尼诺状态,海温指数持续上升,将在今年秋季形成一次中等以上强度的东部型厄尔尼诺事件。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可能导致极端天气频次更高、范围更广、强度更强。这意味着,当归等药材未来一年的种植环境也并不乐观。
“今年的(当归)播种情况还可以,但考虑到不稳定的自然环境因素,明年的生产供应也不见得可以恢复。”赵志强表示。
除了自然灾害以外,中药材涨价背后还隐藏着更深层次的产业结构原因。
“今年中药材涨价,主要是供需失衡。种植药材靠天吃饭,遇到极端天气会减产,风调雨顺增产不增收,药商上门收药砍价,制药企业收购的回款期少则几个月,多则一两年。另外,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农村劳动力老化,用工成本逐年上涨,这些因素都大大打击了种植户的积极性。”中药材基地网的负责人封经纬对时代财经分析称。
天地云图中药大数据公司总经理、中国中药协会种养殖专委会副秘书长贾海彬在行业媒体上撰文指出,在中药材产业链上,工业及终端的市场规模与营收水平远高于种植端,生产环节的市场产值约为2860亿元,而工业及终端环节的市场产值达到约7320亿元,工业企业为整个产业链的获利主体和话语权掌握者,但其长期不重视源头和供应链保障;再加上中间环节极度混乱,生产环节得不到反哺,即使中药材价格暴涨,药农也得不到多少收益,成为弱势群体,客观上造成中药材生产端保障能力极为薄弱。
或有游资囤货炒作
虽然药材种植生产体系极为脆弱,但在行业多年的持续运转和发展下,药材市场也已经形成一些普遍的购销规律。
封经纬对时代财经分析指出,一般来说,春秋季气候适宜,便于购销活动和药材的储运,药厂、医院、药店等通常会选择在春季进行采购,并在秋季药材产新季节时补充库存。夏季高温多雨,空气潮湿,药材容易生虫发霉,因此春、秋一般是药材的购销旺季,夏季则为淡季。
“当然在普遍规律之外,也会有特殊案例。比如夏天炎热之时,一些具有清热解暑功效的药材需求较旺盛,会出现‘淡季不淡’的现象。”封经纬补充道。
总体而言,不同品种药材的价格涨落有其基本规律,同一时间内药材大幅度普涨的情况并不多见。正因为此,有不少分析指出,药价飞涨的背后,除了自然因素外,还有游资炒作干预。
中药材价格波动大,产业流通信息相对零散,且市场需求旺盛,这些行业特点都为游资的炒作提供了空间。亳州市中药饮片产业促进会在其发布的价格报告中指出,多环节参与囤货炒作,外部大量游离资本出现,政策利好促进投资热潮,是中药材价格猛涨的主要原因之一。
贾海彬此前曾对时代财经指出,中药材从产地生产,到初加工、收购,再到中间贸易商和药企,至少要经过5~6个环节,但信息的流通加快了产销对接,大量的中间商面临淘汰,转而选择囤货炒货。过去囤货炒货只是零星的个别行为,但近两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加上游资和热钱泛滥,使得囤货炒货成了大规模的行为。
事实上,中药材价格的离奇暴涨并非是今年6月才显现。中药材天地网的综合200指数和康美中药网的价格总指数都显示,今年以来,中药材整体价格一路走高。
“资本抄底控盘,囤货惜售,每天只让市面出来这么多,供求失衡,价格一路上涨。”钟立告诉时代财经,她家里也压了几十吨三七,等待涨价再出售。
据财联社报道,亳州、安国两大医药市场的冷库都是爆仓状态,大冷库的存货价格从年前的260元/吨/年涨至现在的400元/吨/年,并且还需要排队。
近年来,中药行业利好政策频繁出台。米内网数据显示,中成药2022年在医院端市场的销售规模达到2512亿元,同比微增0.24%;在实体药店端的销售规模为1292亿元,同比增长13.83%。
近日,全国中成药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在湖北公布了拟中选结果,中选品种平均降价幅度为49.36%。
终端需求上涨,叠加价格下降,可能进一步刺激消费,致使对中药材原料的需求维持在高位,为“炒家”打开出货渠道。
“中医诊所快开不起方子了”
中药材价格暴涨的蝴蝶效应正逐步传导至消费终端。
张龙是一名有多年行医经验的中医专家,目前他正在从事中医药研发工作,开发一款治疗风湿骨病的药酒。他告诉时代财经,今年以来中药材价格飞涨,他的药酒生产成本也接近翻倍,有的药材价格涨幅已经达到50%~60%,有的药材相较前两年涨了五六倍,但还是很难买到。
为了覆盖不断上涨的原料成本,张龙不得不提高产品的批发售价。但提价也难以抵消原材料价格飞涨的影响,“目前每瓶药酒的利润仅为2元左右,很微薄”。
张龙对时代财经坦言,这轮中药材涨价对他的药酒生意影响相当大,产品不涨价无法覆盖生产成本,但涨价又会影响销售量。“这两三年里,我为这款药酒办理了注册手续,成立了新的中医药公司,可以说投入了很多。但现在药材价格飞涨,把我困在这儿了。”他说
药企方面,片仔癀(600436.SH)已经率先提价。
今年5月5日,片仔癀公告称,公司主导产品片仔癀锭剂国内市场零售价格将从590元/粒上调到760元/粒,价格涨幅达到28.8%,同时供应价格相应上调约170元/粒,海外市场供应价格相应上调约35美元/粒。片仔癀表示,此次调价主要是考虑到产品主要原料及人工成本上涨等原因。
据了解,片仔癀主要成分包括天然牛黄、麝香等珍贵药材。2022年天然牛黄价格是50万元/公斤-60万元/公斤,而近期天然牛黄的市场价格已突破120万元/公斤。
另一种选用了以牛黄为原材料的知名中成药品种安宫牛黄丸近年来也提价不断。
2021年年底,北京同仁堂(600085.SH)下发价格调整通知,将旗下安宫牛黄丸(3g*1丸/盒)的终端销售价格从780元提至860元,涨价幅度约为10%。不过,6月27日,同仁堂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的安宫牛黄丸暂无提价计划。
浙商证券研报指出,对于中成药企业来说,因为中药材行业价格本身呈周期性波动,各企业在采购和存货储备端有较为成熟的机制,但价格持续上涨会削弱企业本身的成本控制能力,影响企业短期毛利水平;对于中药饮片企业来说,成本上涨传导至终端的速度或快于中成药企业,一方面饮片企业与上游中药材种植之间的产业链较短,另一方面企标、省标转国标过程中中药饮片也处于价格上涨周期,因此饮片价格或更快传导至终端消费者。
“现在中医诊所都要开不起方子了,药材太贵了。”钟立告诉时代财经。
据潮新闻报道,今年多款中药饮片价格翻了四五倍,以500克/份对比,当归饮片从42元涨到242元,党参饮片从63元涨到238元,猫爪草饮片从71元涨到352元。
赵志强则对时代财经表示,有些中医诊所提前做了药材储备,目前还可以勉强以原来的处方价格给患者开药。
此轮疯狂的中药材涨价潮会持续到何时尚未可知,而提前储备的药材却总有用完的一天。届时,原材料端价格暴涨的后果最终只能由患者买单。
Copyright © 2015-2023 港澳数据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3022245号-31 联系邮箱:435 226 40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