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广州的英文是什么吗?
先别急着回答“Guangzhou”!还有一个词,至今都还在使用。
真的细究起来,“Canton”一词才是第一个让来到广州的西方人熟悉的地名。
(资料图)
正如明代广州风华录所说的那样,广州府的范围不仅只是现在的广州市区,而是囊括了几乎整个珠江三角洲!
因此广州城不是“市”,而更应该被称为“省城”。
清朝的广州府可是国际化的大都市,地位是富甲天下的千年商都。
那么多外国人来到广州后,迫切想要知道这个地方叫什么。
于是,外国人称广州为“Canton”,不过这词和粤语、英语、谐音都没有关系,“Canton”源自法语,原意指的是“乡区”。
这个称呼一直沿用到1957年汉语拼音方案出台,全国的外语地名统一使用拼音之前,广州城的英文都是用“Canton”称呼。直到今日,这个词依旧在使用。
广府文化节,叫“Canton Festival”;
广交会,叫“Canton Fair”;
广州塔,叫“Canton Tower”;
连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的ITAT代码也是“Canton”的缩写“CAN”。
黄埔港:因海而生,因港而兴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10月3日是个不平凡的日子,在广州黄埔港这片半圆形港湾的海平线上,一艘来自英国唐斯港的商船缓缓驶入。那时的黄埔港四周被榕树包裹其中,码头树立着粤海关的旌旗,港口处形色各异的各国商船鱼贯而入,而这艘名为“麦士里菲尔德号”的商船非同小可,它是抵达黄埔港的第一艘英国商船。
黄埔古港旧景
明代以后因航道污泥淤积,广州外港向着黄埔洲与琵琶洲一带水域迁移(今海珠区黄埔村),称为“黄埔港”。1759年,清王朝指定黄埔港为外国商船唯一停泊港口,于是黄埔古港迎来了它最辉煌的时期。
树荫旁,“古港遗风”牌坊尤为显眼。此处的古迹和景点多得令人眼花缭乱,前有“哥德堡号”纪念雕塑,后有古港码头,在这里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到了清朝时期,欧美各国的贸易船队抵达黄埔港的数量就占据了全国90%!据《黄埔港史》记载,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至道光十七年(1837年)间,停泊在黄埔港的外国商船共计5107艘。而英国东印度公司商船数量更是夸张,黄埔港基本包揽了英国的对华贸易,仅是1710年至1833年期间就有1494艘英国商船入港,其中1775年到1804年的30年最为繁荣,数量达到了497艘。
黄埔古港
如今的黄埔古港已经看不出来是那个拥有八十多年繁华的港口了,昔日的车水马龙变成了恬静的古朴街道,在这片淡然中,历史的痕迹从未消失。
十三行:“金山珠海,天子南库”
论清朝时的广州给外国人的第一印象,定然和商贸脱不开关系。今日广州老城区内的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藏着当时的秘密,这条普通的繁忙街道靠近珠江,如今是个服装批发中心,这里的服饰每日成吨进出,远销国内外。在清朝它是全国进出口商品交易的“洋行”要地,范围也比现在大上许多,这条街正是十三行街。
广州十三行位于广州市荔湾区十三行路,是当时清政府专设的对外贸易垄断机构。雍正三十五年(1757年)清政府实行广州一口通商,这导致了在黄埔港口国际商贸船队数量的激增之外,还刺激了十三行口岸的繁荣,几乎所有的亚洲、欧洲、美洲国家和地区都与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欧洲、拉美、南亚、东洋和大洋洲的大型贸易航线,说十三行是中国与全世界的交流窗口绝对不为过!在闭关锁国的清朝时期,这里也成为唯一幸存的海上丝绸之路节点。
除了通商,这十三行还有什么厉害之处?创立于康熙年间的广州十三行的另一重身份:天子南库。商船数目和进出口货物,都影响到粤海关的重要税收。而这些钱都是朝廷的主要收入!可以说靠着广州的外贸市场就养活了大批官员。
同时,十三行还设立了专供给外国人休整、学习汉语的场所。康熙时期,远渡而来的外国人会前往十三行商馆内的天主教堂学习汉语,不仅如此,十三行商馆的对面就是十三行夷馆,这里是给外国人居住的地方。除了在广州贩售奇珍异宝的普通外商,还有一部分外国人选择到朝廷任职,他们将成为中国与全世界联系的重要纽带。
然而,1822年11月1日晚,位于十三行街北侧的一家饼店起火,火势如同被唤醒的猛兽,火焰顺着秋冬之际袭来的北风向着十三行夷馆扑去。商馆内的灭火机过于老旧,需要在珠江取水后才能拉回到现场灭火,再加上时任两广总督阮元的不作为,十三行的火灾已经势不可挡了,于是价值1500万两白银的奇珍异宝在这场空前的大火灾中毁于一旦。这一切还不够,火灾、朝廷的压榨、高利贷等原因一步步压垮了在十三行生存的行商。
历史是险象环生的大筛选,近代历史更是充满着磨砺。闭关锁国和朝贡制度引发了中英贸易失衡和外交冲突,第一次鸦片战争随即爆发。1842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署不平等的《南京条约》,也是从这时开始“一口通商”政策消失。而十三行,最终在1856年的一场大火中化作灰烬。
石室圣心大教堂、陈家祠:在世界的交融之下
到了晚清,这个炮火纷飞的年代,却诞生了代表着广州这座城市的两个地标,一个是异域宗教的建筑作品,一个是岭南文化的艺术瑰宝。它们建成的时间特别近,让广州这座极具包容的城市增添了别样的色彩,一个是被称为“石室”的天主教圣心大教堂,另一个是被命名为“陈氏书院”的合宗祠堂。
石室圣心大教堂
陈家祠
石室圣心大教堂是全世界四座全石结构教堂之一,这座庞然大物足以让来访的游客体验到西方韵味的艺术冲击。整个哥特式建筑的内部是深邃向上的空间,拱顶与彩窗让整个光影更加富有层次感,仿佛与世隔绝的神秘之地。就在石室圣心大教堂建成的同一年,广东48位来自陈姓氏族的乡绅名流正准备筹集资金,建造陈家祠!
陈家祠诞生的初衷是为了方便陈氏子弟来广州读书赶考时有个临时居所,但是实际上它还是祭拜祖先、议事开会的地方。青砖围墙包裹着陈家祠,一进去就望见碧色的瓦片和花岗石材质的柱梁,祠堂里包括正厅大厅等19个厅房和6个庭院,廊道更是有数不尽的精细雕刻,在这个大工程中,无数的能工巧匠留下了他们的作品,却没能留下他们的名字。
在充满着大变革的清朝,不难看出广州这一地区的巨大变化,就在与世界接轨的过程中,战火和新的事物涌现,而广州在风雨飘摇中依然能够再度站起,离不开这里的人,包容向上,惜其精华去其糟粕。也离不开这里的物,花草树木,碧海青天。
-end-
广东旅游出版社
广州文旅融媒体中心出品
统 筹 | 晶晶
文 字 | 何江琳
图 片 | 湾区时报 全景网
校 对 | 文健
责 编 | 懿君
一群恋广迷广的新广老广,
期待和你一起走进老羊城,
发现新花城
漫享广州,去广州是会上瘾的
欢迎赐稿,欢迎来搞
本文图片、文字均为原创,版权归“漫享广州”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发随意!
Copyright © 2015-2023 港澳数据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3022245号-31 联系邮箱:435 226 40 @qq.com